查看原文
其他

激励了几代人的张海迪: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

深海官察 方家评说
2024-10-12

9月18日,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张海迪代表中国残联第七届主席团向大会作了题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为推动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

9月18日,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这是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代表中国残联第七届主席团向大会作工作报告。新华社记者 庞兴雷 摄


张海迪,女,汉族,1955年9月出生,山东文登人,1981年8月参加工作,198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吉林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哲学硕士学位,德国巴伐利亚州班贝格国际艺术家之家访问学者,英国约克大学荣誉博士,美国麻省大学波士顿分校艺术与人文荣誉博士,国家一级作家。

现任中国残联第七届主席团主席,中国残奥委员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委会委员,康复国际主席。

今天,让我们一道回顾“当代保尔·柯察金”张海迪的故事。

在人生逐梦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经受磨砺,而张海迪遭遇的磨难,却不是普通人能想象的。1955年9月,一个漂亮的女孩在泉城济南降生了,她的父母都是文艺工作者,他们给小姑娘取名为“张海迪”,寓意着辽阔的大海与深沉的启迪。小海迪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渐渐成长,很早就展现出了超出同龄人的聪慧。幼儿园里,聪明活泼的张海迪有着丰富的艺术细胞,这让她成了最受欢迎的孩子。她那时常穿着一条漂亮的连衣裙,在小伙伴中间跑来跑去,小脸上总是洋溢着自信和快乐。五岁的一天,张海迪像往常一样开心地去上学,却忽然感到一阵眩晕,摔倒在地。

医院里,医生们围着张海迪不停地检查,反复诊断,最终不得不向张海迪的父母遗憾地宣布:小海迪患了脊髓血管瘤。血管瘤是胚胎形成期间由于血管细胞增生形成的常见良性肿瘤,很多人都会有,问题并不大。但是脊髓血管瘤却是世界罕见的疑难杂症,非常容易压迫神经,造成截瘫。医生的诊断对张海迪的父母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他们不能想象早上还活蹦乱跳的女儿,为什么忽然之间就患了这么罕见而严重的疾病。

张海迪/资料图   图源:搜狐网

张海迪:最初生病的时候,爸爸妈妈没有办法接受,也不想让我这辈子就这样倒下去,于是就带着我四处求医,期待着医学上的奇迹。因为看病需要巨大的开销,妈妈从来不在火车上买饭吃,她总是带着馒头和咸菜,却会给我吃她做的带鱼。我让她吃,她却摇着头告诉我,多吃点病就能好起来了。我真的很感谢母亲,她不仅给了我生命,也教会了我做人,她的坚强是我最好的榜样。

看病的过程十分痛苦,有时医生需要把长长的针头扎进张海迪的骨头缝里,有时要吃非常苦的药,张海迪却表现出了同龄人少有的坚韧,很少哭闹,总是咬紧牙关默默承受着。济南、青岛、武汉、北京,一家人一次次满怀希望来到遥远的城市,却听着医生的几乎一模一样的话语,承受着巨大的失望。几年中,张海迪接受了数不清的治疗,也做过手术,但病情没有好转,发展成了高位截瘫。

张海迪接受了现实,但她天生要强,不愿意自暴自弃,准备重新拿起书本,把因为求医治病耽误的功课补上来。高位截瘫的张海迪没办法回到学校,没办法坐在小课桌旁,但家里也没有条件聘请专业的家庭教师。张海迪的父母就亲自上阵,从拼音到汉字,一点一滴,耐心教导,严格要求,把张海迪当成一个正常的学生来看待,从不因为她的病情降低学习标准。渐渐的,张海迪不仅能完成全部的学习任务,在剩余时间,还开始独立阅读,她将双腿的束缚演变为双眼的游走,沉醉在书中的神奇世界里。

15岁那年,张海迪跟随父母来到了鲁西农村,在这里,她第一次体会到了帮助他人的快乐。

张海迪:当时村里的一位老师回家探亲,让我帮忙代课,我就这样坐在了讲台旁。学校设施非常简陋,我带着孩子们唱歌,为他们在油灯下批改作业。孩子们问我能不能一直留在这里,每当我答应的时候,他们就原地欢呼,然后推着我的轮椅在田野中奔跑,那是我手术后,体会到的难得的快乐。

几年后,张海迪离开了充满着美好记忆的农村,已经长大了的张海迪依然没有向残酷的命运低头,保持着乐观主义精神,她坚信,即使身有残缺,也能成就精彩人生。秉持着这样的人生理念,张海迪再次和书籍交上了朋友。她看塞万提斯,也看莎士比亚;她既羡慕左拉笔下娜娜的金黄色头发,也向往中国作家描绘的琴棋书画。

张海迪:我想,我后来成为作家,可能和我阅读了太多的书有很大的关系。我小时候的梦想,是成为医生或者化学家。在长期的病痛中,是一本本书让我沉静下来,牵引着我的思绪漫游,让我在古今中外圣贤哲人的智慧瑰宝上,留下了触摸的手印。我不仅读文学,也看历史、地理,还学英语甚至德语。我谨记培根说过的“知识就是力量”,我想,生命的意义,不该仅限于强健的体魄,也在于向上向善的心灵。

2008年11月13日,邓朴方、张海迪在闭幕式主席台上。新华社记者姚大伟摄


凭借着强大的毅力,张海迪自学了大学课程,取得了吉林大学的哲学硕士学位,还撰写了《生命的追问》《向天空敞开的窗口》《轮椅上的梦》等作品,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丽贝卡在新学校》等数十万字的外语作品。

1983年,共青团中央授予了张海迪“优秀共青团员”的称号。中共中央也发出了《向张海迪同志学习的决定》,号召全国共青团员和广大青年向张海迪同志学习。邓小平同志专门为她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也是这一年,张海迪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名叫《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她在文中写道:

张海迪:在人生的道路上,谁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是,就看你能不能战胜它。战胜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强者。只要心在跳动,我就要努力学习和工作,顽强地与疾病抗争,我相信我是一个胜利者。可以用生命的火花去照亮通往未来的征程。

张海迪深切地感受到,不放弃、不气馁、不停歇,只要在人生道路上勇往直前,就一定能看到希望。她不仅说出了掷地有声的誓言,也用实际行动努力践行着誓言。张海迪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公益事业,用演讲鼓舞青少年,用话语温暖孤寡老人,用温情关怀残疾儿童,福利院、特教学校、残疾人家庭都留下了她的身影。当张海迪的书出版得到稿费后,心里不曾忘记鲁西农村淳朴的乡亲们,出资为村里建了一所小学。张海迪积极投身残疾人事业,呼吁全社会关心帮助残疾人,以自己为例,鼓励着一个个身体有缺陷的人,让他们也能自立自强。就在所有人都为张海迪喝彩时,她又做了一个让人更意想不到的决定。

2016年9月,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团长张海迪(前左)在升旗仪式上。新华社发


张海迪:我打算作为射击运动员参加1994年在北京举办的远东及南太平洋地区残疾人运动会时,很多人都觉得震惊。可能在他们的认知里,残疾人是不适合与“运动”两个字挂钩的。选择项目时,因为我的脊椎不能负重,就选择了相对有利于脊椎稳定的项目,那就是女子坐姿三级手枪比赛。当时我训练了几个月,现在回想起来还是觉得挺苦的,每天一直举着手枪,最后累到胳膊酸得抬不起来。可我还是要参加,因为我想向社会,想向所有残疾人证明:只要给我机会,我张海迪能行,如果我能行,那么很多人都能行!

2008年,张海迪以高票当选中国残联主席。她开始帮助更多的残疾人。从幼时的“受助者”到如今的“助人者”,张海迪不因身残而气馁,不为困难而退缩,她的青春之花,在轮椅上绽放,她的生命之路,因苦难变得更加璀璨。在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出征动员大会的现场,张海迪对运动员们谆谆叮嘱:

张海迪:北京冬残奥会正是展示我们中国残疾人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精神的大舞台,要发扬中国残奥军团精神,在北京冬残奥会上赛出水平、赛出成绩、赛出好形象。最重要的,我希望每位运动员都能不怕困难,团结一心,奋勇争先,感受冬残奥的快乐,绽放生命之花。

2019年3月,张海迪在全国政协会上作大会发言 

征程万里阔,奋斗正当时。张海迪凭借着“永远奔跑”的精神,凭着“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的志向,忍受着身体带来的痛苦,完成了许多健康人都做不到的事情。张海迪被誉为“当代保尔”,获得了“三八红旗手”“十大杰出青年”“巾帼建功标兵”“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等光荣称号,先后担任了中国残联主席、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八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委会主任等职务。但张海迪从不倨傲,面对无数的媒体、鲜花与掌声,她始终做好自己,像一泓碧水,睿智沉稳、波澜不惊。

如果说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只小船,那么理想就是小船的风帆。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应该学习张海迪,学习她对待挫折的坚韧态度;学习她为美好生活奋斗的理想;学习她遇到困难百折不挠的精神。人生不是永恒的,既然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

来源:中国残联网站、北京青年、百度百科等

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方家评说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